10亿剂背后,看抗疫国际合作的中国担当
中新社北京9月10日电 题:10亿剂背后,看抗疫国际合作的中国担当
作者 邢翀 谢雁冰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9日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三次会晤。其间,他宣布中方已向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10亿剂疫苗和原液,将努力全年对外提供20亿剂疫苗。
新冠疫情是百年来全球面临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作为抗击病毒的利器,疫苗承载了人类拯救生命的希望。去年5月,习近平在出席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时宣布,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中国贡献。
言出必践,中国不断以实际行动履行承诺,同多国开展疫苗研发生产合作,捐赠、出口大量疫苗等。受访专家认为,10亿剂这个数字是积极推动抗疫国际合作的最新呈现,在全球疫苗分配不均、接种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的当下,更加彰显中国的责任担当。
北京师范大学金砖国家合作中心主任王磊对记者表示,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新冠变异病毒肆虐,疫苗公共属性更加凸显。“10亿剂这个数字表明,中国在全球抗疫中拿出了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作出实际贡献。”
中国始终坚持疫苗公共属性,实际上也是在捍卫以联合国、世卫组织为代表的多边体系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研究员汤蓓注意到,中国一直积极支持并参与由世卫组织主导的“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中国国药、科兴两家企业将于10月底前向“实施计划”提供1.1亿剂疫苗,并已就未来长期供苗达成意向。
“面对全球新冠疫情肆虐,我们不能用传统的疫苗分配市场机制,如果完全依靠市场就会造成分配失灵,所以必须强调疫苗全球共享。”汤蓓说。
实际上,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发展中国家一直面临着如何更加公平、及时获得疫苗的问题。全球已接种55亿剂新冠疫苗,其中80%都在高收入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国际社会在疫苗公平分配上存在“疫苗鸿沟”。
在这一现象的背后,专家认为,一些国家不是以全球合作角度推动抗疫,而是从自身私利出发,出现“疫苗民族主义”的单边倾向,为全球抗疫处处设障;另外,在疫苗分配时附加政治条件的伪多边主义更需警惕。世卫组织日前公开批评,七国集团国家有足够疫苗,并为高风险人群接种加强针,而此前高收入国家曾承诺捐赠超过10亿剂疫苗,只兑现了其中不到15%剂量。
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阮宗泽看来,“光说不做”式的疫苗“援助”本质上是将新冠疫情视为政治秀场,反映出对生命的漠视和自身责任的缺位,对全球抗疫更是一种极大破坏。
“当前全球疫苗供需不平衡形势尚未扭转,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疫苗紧张状态仍未根本性解决。中国在保障国内疫情防控的同时,力所能及地向国际社会提供疫苗,展现出中国的格局和担当。”阮宗泽说。
中国在疫苗对外援助中,始终把发展中国家作为疫苗对外援助优先级,“努力让疫苗成为各国人民用得上、用得起的公共产品”。目前中国已经并正在向100多个国家捐助疫苗,同时向60多个国家出口疫苗,总量居全球首位,并率先同发展中国家开展疫苗合作生产,还与多个国家发起“一带一路”疫苗合作伙伴关系倡议。
今次,习近平宣布,在向“新冠疫苗实施计划”捐赠1亿美元基础上,年内中国将再向发展中国家无偿捐赠1亿剂疫苗。
大疫当前,任何一个国家无法独善其身。疫情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告诫人类,作为命运休戚相关的共同体,国际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团结合作。在外界看来,中国在疫苗合作领域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这将让更多国家认识到团结一致抗疫的重要性。
“发展中国家是全球防疫、抗疫薄弱点,中国再度强调同发展中国家加强疫苗合作,能够对全球抗疫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同时也为后疫情时代如何推动国际社会更好合作设立了方向。”王磊说。(完)
邮箱:183765533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