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高水位将影响越冬水鸟生存 专家吁保护栖息地
鄱阳湖高水位将影响越冬水鸟生存
每年超60万只水鸟在鄱阳湖越冬,高水位致苦草等沉水植物产量变少影响取食;专家呼吁保护水鸟栖息地
鄱阳湖的高水位,威胁的不仅是湖区居民生活。
作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亚洲最大的越冬候鸟栖息地,鄱阳湖每年吸引超过60万只水鸟在此度过冬天。根据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协定2012年的评估,在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的1000多块重要湿地中,鄱阳湖的综合权重位居第一。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u5891748", container: "_i630znox87b", async: true });[img]//cpro.baidustatic.com/cpro/ui/cm.js" async="async" defer="defer" >
昨日,新京报记者专访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博士后贾亦飞。自2009年起,贾亦飞就水位波动与水鸟、湿地的关系等问题,每年前往鄱阳湖湿地进行多次实地调研。贾亦飞表示,对于越冬水鸟来说,过高的水位会破坏鄱阳湖湿地沉水植被的生长,进而对越冬白鹤和其他水鸟的取食造成不利影响。
谈现状
数十种水鸟每年来此越冬
新京报:为什么鄱阳湖在中国乃至世界拥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贾亦飞:鄱阳湖是我国最著名的水鸟越冬地之一,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中最为重要的水鸟越冬地,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确定的200个优先保护的全球生态区之一。
我们机构之前参与的一项国际合作项目在2012年评估了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的1000多块重要湿地,以珍稀濒危的水鸟种类、数量,以及整个群落的水鸟种类、数量为指标考量,鄱阳湖区在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的重要性排名第一,这也是鄱阳湖作为世界上最为知名的水鸟越冬地的原因。
新京报:就长江生态系统而言,鄱阳湖发挥了哪些作用?
贾亦飞:鄱阳湖作为长江的通江湖泊之一,是典型的吞吐型湖泊。目前由于突破警戒水位,鄱阳湖的水面面积相当于2个深圳市,达到4206平方千米。
鄱阳湖在长江流域中发挥着调蓄洪水、保护水资源、支持生物多样性等巨大的生态功能,维系着鄱阳湖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对于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至关重要,是长江大保护的关键区域之一。
新京报:哪些鸟类会在鄱阳湖越冬?
贾亦飞:每年有超60万只水鸟在此越冬,常见水鸟种类约50种,包括众多珍稀濒危物种,如白鹤、东方白鹳、白头鹤等。
鄱阳湖拥有世界种群中约98%的白鹤、85%的鸿雁、75%的东方白鹳、25%的白枕鹤和近20%的小天鹅等。从鄱阳湖水鸟的群落结构来看,雁鸭类为优势种群。每年雁类平均数量维持在12万只左右,鸭类平均数量维持在8万只左右。
新京报:每年为何有如此多的鸟类在此越冬?
贾亦飞:这与鄱阳湖随水文节律呈现出来的地貌特征密切相关。在湖盆形态上,鄱阳湖是一个典型的碟形湖泊,湖岸多为缓坡,呈现出“夏季丰水一片,冬季枯水一线”的独特景观,形成了复杂的湿地生态系统,尤其适合依赖湿地生存的水鸟。
在正常年份,枯水期时,鄱阳湖水位逐渐下降,洲滩逐渐出露,典型湿地植被如苔草迎来生长期,从而形成“草滩—泥滩—浅水沼泽—开阔水面”的“同心圆”似的多样地貌景观,为不同类型的水鸟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场所。草滩上的苔草为雁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泥滩为鸻鹬类提供了栖息地,浅水沼泽为珍稀鹤鹳类、天鹅、白琵鹭提供了觅食场所,开阔水面则为爱浮水的鸭类提供了栖息之所。
谈影响
高水位对水鸟取食会产生不利影响
新京报:高水位会对水鸟群落有哪些影响?
贾亦飞:高水位(水深)对各个取食集团的越冬水鸟均会产生不利影响。以白鹤为例,被列为极危物种的白鹤的全球种群通常少于3800只。在全球,白鹤有三个种群,全部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苔原上繁殖。由于栖息地丧失和狩猎的原因,在伊朗和印度越冬的白鹤种群数量已下降到不足十个个体。因而几乎全球的白鹤种群都在鄱阳湖越冬。
大洪水年份,如1998年和2000年夏季大洪水之后,同年冬季白鹤越冬同步调查的结果仅为741只和382只,前后两年均在2000只左右。
根据之前对于白鹤种群和水鸟的研究结果显示,当夏季最高水位低于19.5米,冬季最低水位在8.2至8.8米之间时,对维持白鹤种群数量是有利的。冬季,白鹤主要在蝶形湖泊中的浅水区取食沉水植物苦草的越冬块茎(冬芽)。但是研究发现,当水面超过水下苦草植株2米水深时,冬芽生产力严重下降。当前星子水文站水位已经超过22.5米,远高于夏季最优水位的19.5米,这意味着目前的水位显然处于不利白鹤种群的状态,高水位会极大地抑制苦草夏季的营养生长,从而导致冬芽产量低,这使得白鹤的冬季食物将严重不足。鄱阳湖的白鹤种群数量超过了全球总数的98%,如果鄱阳湖的栖息环境被破坏,白鹤恐将遭受灭顶之灾。
新京报:就维持水鸟种群稳定而言,鄱阳湖水位的理想范围在什么区间?
贾亦飞:鄱阳湖湿地变化最主要的驱动力是水位波动,这种独特的周期性水文变化过程,是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生命之源。对全部水鸟群落而言,夏季水位低于17.4米,冬季水位保持在8.2至8.8米之间是鄱阳湖水位波动对于维持水鸟种群稳定的一个理想范围。
谈保护
现有湿地面积仍然不足
新京报:湿地围垦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产生了哪些影响?
贾亦飞:湿地最为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蓄纳洪水,尤其是通江湖泊和河漫滩湿地。在洪水期,湿地可以像海绵一样最大限度地吸收洪水,在洪水过后再慢慢地放出多余的水,从而减少灾害。由于洪水携带了上游丰富的泥沙和养分沉积在湿地中,使得这部分湿地成为最佳的植物生长区。自古以来开垦湿地获得的耕地,都是粮食产量最高的区域。我国许多著名的鱼米之乡如鄱阳湖区、洞庭湖区和三江平原均是开垦湿地的产物。但围垦会缩小湖泊的实际面积,就是“海绵”变小了,吸纳洪水的能力就变弱了,以致整个湿地调节等功能变弱。
虽然1998年后实施的退田还湖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湿地丧失带来的问题,但鄱阳湖的面积仍显不足。
新京报: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应对可能存在的不利影响?
贾亦飞:首先,对长江流域的河流、湖泊闸库(包括三峡大坝)的水位进行流域性的综合调度,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也要满足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需求,同时进一步推进“退田还湖”工作,恢复自然湿地,降低此次洪灾的影响以及后续的灾害影响。
其次,长期开展鄱阳湖乃至长江流域湿地的基础研究工作,加强监测和巡护。如果缺少科学研究的支撑,就可能忽略环境指示物种的种群变化趋势,甚至导致物种灭绝的生态灾难。最后,如果长江生态系统持续出现极端天气,则在越冬期可以谨慎尝试采用含投食在内的人工干预方法帮助水鸟暂时渡过难关。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吴淋姝
邮箱:183765533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