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样板之城”
中新网雄安9月30日电 (记者 崔涛)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样板和标志。近日,中新网记者探访“未来之城”雄安,在这片热土上,社会各界万众一心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样板之城”。
图为社会各界民众在雄安设计中心观看《河北雄安新区起步区控制性规划》。 韩冰 摄
高标准高质量编制规划
雄安新区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精神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高质量发展首先体现在高质量开展编制工作上。雄安的规划编制工作汇集了1000多名国内外专家、200多个国内外团队、25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以2018年启动区城市设计工作为例,先是从213家中选出12家开展方案设计,再从12家团队中评审出3家优胜团队继续深化完善,最终优选1家团队进行方案综合优化。这12家设计团队覆盖了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10个国家最优秀的设计机构和顶尖大师,形成了国际一流的设计成果。
目前,雄安新区规划的顶层设计已基本完成。一是“1+4+26”规划体系基本形成。重点组团和片区规划深入推进。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规划扎实开展。对新区全域33个乡镇、637个村开展了专题调研,完成“一镇一村一册”成果,初步确定了一系列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的开发边界和规模。加快打造具有雄安特点的技术标准体系。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是雄安新区规划编制的主体单位。在《河北雄安新区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河北雄安新区起步区控制性规划》的编制过程中,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朱子瑜表示,在启动区的设计方案中,春夏秋冬四季,配合着中国的24节气,一个节气一种设计,一个节气一种景观。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灵动的要素,将水系和景观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很好地体现了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
在《河北雄安新区起步区控制性规划》中,很多先进的规划理念被大量应用。规划提出营造绿色之城,实现人与城市的和谐友好。在起步区,300米进公园,1公里进林带,3公里进森林,城市干路林荫化率100%,形成“北城、中苑、南淀”的总体空间格局,充分体现中华风范、淀泊风光、创新风尚。
图为航拍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施工现场。 韩冰 摄
建设“未来之城”从打好蓝绿本底开局
蓝和绿是“未来之城”雄安的底色,建设“未来之城”从打好蓝绿本底开局。自雄安新区建设之初,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便深入人心。
先植绿、后建城,是雄安新区建设的一个新理念。从2017年11月,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工程栽下第一棵树,至今已累计造林17万亩,栽植苗木超过1200万株。
在“千年秀林”里,可以看到银杏、国槐、松树、柏树等100多个树种。每棵树都有专属“身份证”,树身悬挂的二维码就是它们的“身份证”。通过扫描二维码,便能知悉每棵树的树种、植树人、起苗时间、栽种日期、养护情况。
据中国雄安集团工作人员介绍,雄安新区造林构建的是平原地区大面积异龄、复层、混交的近自然森林,这在我国尚属首例。
近自然森林是模仿自然、接近自然的一种森林经营模式,它并不是回归到天然的森林类型,而是通过间伐、抚育等,使林子的植被关系同天然森林相接近,把林子培养成异龄、复层、混交林,实现近自然管护。近自然让森林拥有一个稳定、健康、多层结构的生态系统。
在造林过程中,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贯穿其中。
为建设好“千年秀林”,基于城市CIM平台,中国雄安集团组织开发了雄安森林大数据系统。在大数据系统中,每棵树都有自己的身份档案,实施从苗圃到种植、管护、成长的全过程监护。
同时,中国雄安集团组织编制了《雄安新区造林工作手册》,从苗木的选购、运输、栽植、后期管护等整个一个全生命周期的技术操作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
为治理好白洋淀,雄安新区科学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了白洋淀治理工作时间表、路线图、责任单位和时间节点。新区铁腕治污,依法重拳打击排污行为,整治“散乱污”企业1.3万家,治理纳污坑塘606个,清理河道淀区垃圾400余万立方米,整治入淀排污口1.1万个,清理渔业养殖741处8万余亩,围堤围埝水产养殖设施全部清除完毕,唐河污水库一期工程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顺利完成。2018年白洋淀进行了4次补水,2019年计划再生态补水4亿立方米。此外,雄安新区谋划实施6大类45个白洋淀治理工程项目,拟于2020年底前全部完工。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生态环境。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孙增武认为,雄安新区就要靠这样的生态环境来体现价值、增加吸引力。这不仅对雄安新区,而且对全省、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都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图为游客参观雄安市民服务中心。 韩冰 摄
高质量建设助力“未来之城”
走进雄安新区,大规模建设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以雄安新区第一个开工的重大交通建设项目——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为例,施工现场塔吊林立,一派热火朝天。
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预计明年底竣工,总规模为11台19线,总建筑面积47.5万平方米。工程竣工后,雄安站把汽车、高铁、城轨、公交各种交通工具融合在一起,实现不出站就能换乘。旅客可自由选择不同候车模式,立体化的交通布局最大限度地降低旅客的换乘时间。
雄安新区南拒马河防洪治理工程现场,项目负责人李青山称,该项目自6月开工以来,新区和施工企业严格防洪标准,确保南拒马河防洪治理工程具备抵御200年一遇防洪能力。
白洋淀引黄大树刘泵站项目现场,引黄入冀补淀工程自河南省濮阳市渠村闸引水,途经冀、豫两省6市23县(市区),全长482千米。根据《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白洋淀淀区正常水位将保持在6.5至7.0米,淀区面积稳定在360平方公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将建立稳定的常态化补水机制,于每年11月到次年2月向白洋淀实施冬季补水,每年入淀补水量可达1.1亿立方米。
在容西混凝土搅拌站,项目BIM工程师安华杰介绍,项目建设全过程使用了BIM技术进行设计施工管理,每一步都有迹可循。通过BIM和CIM技术,可提前推演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前做好解决方案。同时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可以通过智慧园区运维平台进行反馈,及时进行处理。
据该项目总工程师聂全军介绍,项目建成后生产过程将实现全封闭厂房,全自动上料,全自动配料,粉尘零排放,固废全回收,生产无人值守,运营智能高效。
雄安新区基础性重大项目启动实施,骨干交通路网建设有序展开。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综合交通枢纽场站开工建设,京雄高速公路河北段开工建设,北京市支持雄安新区“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开工建设……雄安新区大规模建设逐渐铺开,高质量的建设标准助力雄安新区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样板之城”。(完)
邮箱:183765533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