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新风:“老把式”学会精准种地
河套新风:“老把式”学会精准种地
新华社呼和浩特2月2日电 题:河套新风:“老把式”学会精准种地
新华社记者陈磊、李云平、于嘉
给温室通风、采摘黄柿子、管理吊瓜苗……眼下本是内蒙古河套地区农民悠闲过年之时,巴彦淖尔市五原县隆兴昌镇荣誉村农民周学军却是过节、种地两不误,精准种植让这个61岁的种地“老把式”尝到了增收致富的甜头。
记者一走进周学军的日光温室,顿时觉得温暖如春,潮湿的泥土味扑鼻而来,阳光照射在成垄的苗上,黄澄澄的柿子挂在枝蔓上,刚摘下来的黄柿子整齐摆放在纸箱内。周学军边摘柿子边说:“现在正是黄柿子集中成熟期,每天能摘1000多斤。只有温室内每天日照7小时、温度高于15℃,稳产增产才有保障。”
据周学军介绍,过去他家种20亩大田,主要有葵花、玉米、小麦等品种,每亩纯收入五六百元。他从2005年开始学习设施农业技术,在传统大棚里种西瓜、黄柿子等果蔬,纯收入提高到两万元,但每年只能种一茬。“种了10多年大棚,也学了不少技术,后来在政府鼓励下,我从2018年起把土地都流转出去,承包了3个日光温室。”他说。
每个日光温室约1.8亩,年承包费2.4万元。育苗、栽培、授粉、坐果等环节都可能出现技术难题,但对周学军来说,这些都不是事儿,因为他能做到“三精准”。第一就是种植周期计算精准,黄柿子从育苗到移栽、开花结果、上市各需50天,过年时集中上市能卖好价钱。第二就是种植场地利用精准,黄柿子收获完毕,紧接着种吊瓜和水果玉米,3个温室倒茬作业。第三就是种植成本核算精准,从育苗到授粉,都由自己完成,无须购买种苗或外包服务。
“过去种大田时间早晚无所谓,每年只有一茬,对收成影响不大。现在种温室必须种植精准、管理到位。”周学军说,比如种温室吊瓜,1月底完成幼苗移栽,2月20日开花,4月上中旬上市,正好避开大田瓜果集中上市,能卖个好价钱。5月底清园后再种一茬吊瓜或水果玉米,以保证一年轻松种两茬。
三分种,七分管,十成收成才保险。周学军对管护“火候”拿捏得很准:每个温室种植密度为7500株左右,种一茬施4次肥,浇5次水,对白粉病、灰霉病等常见病提早预防。他说:“即使是过年,日常管理也不能松懈,保温帘每天9点拉起、下午4点半盖上,保证日照和通风。”
种得好还得销得畅。周学军的儿女开了5个精品瓜果店,通过线下、线上销售,解决价低、卖难等问题。周学军粗略估计,除去温室承包费、施肥浇水等费用,每个温室年纯收入能上10万元。
巴彦淖尔市位于内蒙古河套地区,土地肥沃,是全国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为解决农民增收“最后一公里”问题,当地打造本土化电商服务平台,实现优质特色农产品销售电商化,促进农民线下、线上“双丰收”。
“在现代农业技术的引领下,我们这些种地‘老把式’逐渐成为‘土专家’,真正让‘土里刨食’变为‘土里刨金’。”周学军说。
邮箱:1837655332@qq.com